python教学第四节课

前言

这节课呢,将要讲到列表元素的增删改查,能坚持到这里的话那我就可以给你个👍了,继续加油

一.列表元素的增加

append()方法

该方法的新增元素都添加在列表尾部,在原有的列表尾部增加一个元素

语法格式:

列表名.append(新增数据)

示例::

name = ['凌风', '山海']
print(name)
name.append("清海")
print(name)

d2b5ca33bd154948

extend()方法

该方法的新增元素都添加列表尾部,在原有的列表尾部增加一个列表

格式:

列表名.extend(新增数据)

示例::

study = ['Java','C']
study.extend("python")
print(study)

append跟extend的区别:

append将一个对象添加到列表末尾

意味着附加一个列表会将整个列表作为单个元素添加,而不是附加他的每个值

.extend90将第二个列表中的每个值作为其自己的元素添加,因此,拓展一个列表和另一个列表会结合它们的值

insert()方法

该方法可以根据我们指定的位置进行数据添加

格式:

列表名.insert(下标值,新增数据)

示例::

grade = [666,525,490]
grade.insert(1,600)
print(grade)

这串代码的话就是再下标值1的地方新增一个600

二.列表元素的删除

remove()方法

当列表中数据重复时,只删除下标值最小的数据

列表名.remove(数据)

示例:

grade = [666,525,490,666,485]
grade.remove(666)
print(grade)

pop()方法

根据下标位置进行删除

列表名.pop(下标)

当pop后面没有写下标的话,会默认删除列表在最后一位元素

grade = [666,525,490,666,485]
grade.pop(2)   #此处的2也就是上方的490
print(grade)

clear()方法

该方法会将全部元素全部删除,使其称为空列表

列表名.clear()

示例:

grade = [666,525,666,485]
grade.clear()
print(grade)

del方法

该函数可以删除一段元素

语法格式:

del 列表名[起始值:终点值:步长]

还是那个熟悉的切片

示例:

name = ['lf',"凌风",'111',"222"]
del name[::2]
print(name)

name1 = ['lf',"凌风",'111',"222"]
del name1[:]
print(name1)
#当del函数后面没有进行切片的话,会讲整个列表进行删除(除名)

#下方的代码,会报错
del name   ##整个列表都被删除,列表不存在了
print(name)

三.列表元素的修改

3.1单个值的修改

格式:

列表名[下标] = 新元素

示例:

name = [111,222]
name[0] = "凌风"
print(name)

name[0] = "lf","凌风"
print(name)

d2b5ca33bd172726

如果新增的元素有多个,会将增加的元素以元组的形式保存

3.2多个值的修改

格式:

列表名[起始值:终点值] = 新元素

示例:

name = ["阿玛尼", "迪奥", "香奈儿", "圣罗兰"]
# 初始化一个名为name的列表,包含四个元素:"阿玛尼"、"迪奥"、"香奈儿"、"圣罗兰"
name[2:4] = "Mac", "欧莱雅"
# 用切片赋值的方式,将列表中索引2到3(包含)的元素替换为:"Mac"、"欧莱雅"
print(name)
# 打印输出修改后的列表,输出结果为:["阿玛尼", "迪奥", "Mac", "欧莱雅"]

name[2:4] = "Mac", "欧莱雅", "爱马仕"
# 用切片赋值的方式,将列表中索引2到3(包含)的元素替换为:"Mac"、"欧莱雅"、"爱马仕"
print(name)
# 打印输出修改后的列表,输出结果为:["阿玛尼", "迪奥", "Mac", "欧莱雅", "爱马仕"]

name[2:4] = "Mac"
# 用切片赋值的方式,将列表中索引2到3(包含)的元素替换为:"Mac"
print(name)
# 打印输出修改后的列表,输出结果为:["阿玛尼", "迪奥", "M", "a", "c", "爱马仕"]
# 注意:原来的"香奈儿"和"圣罗兰"被替换成了"M"、"a"和"c",而新的元素"c"被插入到了列表中

name[2:4] = "M"
# 用切片赋值的方式,将列表中索引2到3(包含)的元素替换为:"M"
print(name)
# 打印输出修改后的列表,输出结果为:["阿玛尼", "迪奥", "M", "c", "爱马仕"]
# 注意:原来的"a"被替换成了"M",而"c"保持不变

四.列表元素的查询

index()方法

该方法得到的结果就是元素对应的下标

格式

列表名.index(数据)
列表名.index(数据,起始值,终点值)

示例:

name = ['宝马', '奔驰', '兰博基尼', '劳斯莱斯', '红旗']
# 初始化一个名为name的列表,包含五个元素:"宝马"、"奔驰"、"兰博基尼"、"劳斯莱斯"、"红旗"

print(name.index("红旗"))
# 打印输出字符串"红旗"在列表中的索引位置。输出结果为:4

print(name.index("奔驰", 0, 2))
# 打印输出字符串"奔驰"在列表索引0到2(不包含)的范围内的索引位置。输出结果为:1

print(name.index("劳斯莱斯", 1, 5))
# 打印输出字符串"劳斯莱斯"在列表索引1到5(不包含)的范围内的索引位置。输出结果为:3

print(name.index("红旗", 0, 2))
# 尝试打印输出字符串"红旗"在列表索引0到2(不包含)的范围内的索引位置。由于"红旗"不在该范围内,会报`ValueError`错误。
# 错误原因:字符串"红旗"在索引0到2(不包含)的范围内没有找到。

count()方法

统计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

列表名.count(数据)

示例:

name = ['宝马', '奔驰', '兰博基尼', '劳斯莱斯', '红旗', '奔驰', '奔驰']
# 初始化一个名为name的列表,包含七个元素:'宝马'、'奔驰'、'兰博基尼'、'劳斯莱斯'、'红旗'、'奔驰'、'奔驰'

# 使用count()方法统计列表name中字符串"奔驰"出现的次数,并打印输出结果
print(name.count("奔驰"))

# 使用count()方法统计列表name中字符串"红旗"出现的次数,并打印输出结果
print(name.count("红旗"))

五.获取列表的长度

len()函数

统计序列长度的

格式:

len(列表名)

示例

name = ['宝马', '奔驰', '兰博基尼', '劳斯莱斯', '红旗', '奔驰', '奔驰']
# 初始化一个名为name的列表,包含七个元素:'宝马'、'奔驰'、'兰博基尼'、'劳斯莱斯'、'红旗'、'奔驰'、'奔驰'

print(len(name))
# 使用len()函数获取列表name的长度,即列表中元素的个数,并打印输出结果

name = ('宝马', '奔驰', '兰博基尼', '劳斯莱斯', '红旗', '奔驰', '奔驰')
# 初始化一个名为name的元组,包含七个元素:'宝马'、'奔驰'、'兰博基尼'、'劳斯莱斯'、'红旗'、'奔驰'、'奔驰'

print(len(name))
# 使用len()函数获取元组name的长度,即元组中元素的个数,并打印输出结果

#这两串代码的区别在于数据类型。第一串代码使用了列表(list),而第二串代码使用了元组(tuple)。list和tuple都是Python中的内置数据类型,它们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,但也有一些重要的区别。其中,最显著的区别是列表是可变的(mutable),而元组是不可变的(immutable)。

#在第一串代码中,我们使用列表来存储一组车辆品牌。通过len()函数获取列表的长度,即列表中元素的个数,并打印输出结果。

#在第二串代码中,我们使用元组来存储相同的车辆品牌。同样地,通过len()函数获取元组的长度,并打印输出结果。

#总的来说,这两串代码的区别在于数据类型的选择。列表适用于需要进行修改或添加元素的场景,而元组适用于希望保持数据不变的场景。

结束语

基本上从上节开始就已经开始难了起来,后面的话只会越来越难,希望大家可以不半途而废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1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