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强大算法:决策树

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个强大的算法模型——决策树。决策树是一种用于分类和回归任务的非参数监督学习算法,通过构建基于数据属性派生的基本决策规则来预测目标变量的值。决策树具有层次结构,包括根节点、分支、内部节点和叶节点,可用于提供易于理解的模型。

案例说明

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决策树的应用。考虑一个包含“日”、“温度”、“风”和“玩耍?”等四个变量的数据集。我们的目标是根据任意一天的气温和风向预测是否出去玩。我们将使用这些数据构建决策树,以直观地展示决策过程。

图片[1]-探索强大算法:决策树-山海云端论坛
图片[2]-探索强大算法:决策树-山海云端论坛

与决策树相关的术语

图片[3]-探索强大算法:决策树-山海云端论坛

在介绍决策树算法之前,让我们了解一些与决策树相关的术语:

  • 根节点(Root Node): 整个总体或样本的起始节点,进一步分为两个或多个同质集。
  • 分裂(Split): 将一个节点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子节点的过程。
  • 决策节点(Decision Node): 当一个子节点分裂为更多子节点时,则称为决策节点。
  • 叶子/终端节点(Leaf/Terminal Node): 不分裂的节点称为叶子或终端节点。
  • 剪枝(Pruning): 删除一个决策节点的子节点的过程,相当于分裂的相反过程。
  • 分支/子树(Branch/Subtree): 整个树的一个子部分称为分支或子树。
  • 父节点(Parent Node): 任意两个相连的节点中,层次较高的一个为父节点。
  • 子节点(Child Node): 任意两个相连的节点中,层级较低的一个为子节点。

决策树的类型

决策树有两个主要类型:回归树和分类树。

  • 回归树(Regression Tree): 用于处理因变量是连续型的情况,预测结果是一个实数值。
  • 分类树(Classification Tree): 用于处理因变量是离散型的情况,预测结果是一个类别标签。

如何构建决策树

决策树的构建涉及属性选择、节点分裂和递归等步骤。其中,属性选择是决策树算法中的关键步骤,通常使用熵、信息增益、基尼指数等标准来选择最佳属性。

属性选择

如果数据集有N个属性,决定将哪个属性放置在根或树的内部节点是一个复杂的步骤。熵、信息增益、基尼指数等是常用的属性选择标准。

熵(Entropy): 表征数据集的不确定性或无序度,熵越高表示数据越无序。

图片[4]-探索强大算法:决策树-山海云端论坛

信息增益(Information Gain): 衡量属性对数据集的熵减少程度,选择增益最大的属性作为节点。

基尼指数(Gini Index): 衡量数据集纯度的指标,基尼指数越小表示数据集纯度越高。

决策树算法

决策树使用多种算法来决定将一个节点拆分为两个或多个子节点。其中常用的算法有ID3、C4.5和CART。

  • ID3(Iterative Dichotomiser 3): 使用信息增益准则选择特征,递归地构建决策树。容易产生过拟合。
  • C4.5: 是ID3的改进版本,使用增益比来选择特征,可减少过拟合。适用于分类问题。
  • CART(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): 既可用于分类也可用于回归问题,使用基尼指数进行属性选择。

优缺点

优点

  • 决策树简单且易于解释。
  • 可处理混合类型特征,具体伸缩不变性。
  • 具有特征组合的作用,可自然地处理缺失值。
  • 对异常点鲁棒,有特征选择作用。
  • 可扩展性强,容易并行化。
  • 适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,可处理不可线性分离的数据。

缺点

  • 缺乏平滑性,容易产生过拟合。
  • 不适合处理高维稀疏数据。
  • 对训练数据集的小变化敏感,可能导致决策树逻辑的巨大变化。

以上是决策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,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使用Scikit-learn库构建决策树分类器,并进行模型评估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2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